冬日,郴州陆港依然忙碌。
一列运载建材及毛绒玩具的铁海联运班列,在完成报关申报、舱单核销、卡口验放等程序后,直接运抵深圳,发往欧美国家。
改革开放大潮滚滚向前。“弄潮儿”郴州致力打造“自贸区+陆港”双核驱动的国际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通道重要商贸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有色金属集散交易中心,一项项制度出台、一个个务实之举佐证着郴州坚定不移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顽强决心。
通过扎实践行开放发展理念,郴州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奏响了郴州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乐章。
主动“融”,吃好“广东饭”
郴州多山林,“林中之城”是家园,却也是“船到郴州止”的遗憾;郴州不靠海,“融湾向海”是希望,也是开放发展的光明未来。
向南开放看郴州。一代又一代的郴州人,心怀对大海的向往,秉承敢为人先的理念,去往广东创业发展,迈出了郴州奔向“蔚蓝”的铿锵步伐。
走进郴州北湖区小埠生态文旅城项目的核心引领板块——远恒佳科创研学基地,迎面而来的未来中心造型宛如一艘停靠在岸边的船,即将扬帆起航。
在未来中心的一楼,“大湾区入湘首站”几个字预告了这艘船的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
2023年8月,“大湾区入湘首站”正式落户远恒佳科创研学基地未来中心,成为郴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服务的新中心。
这里南接厦蓉高速、东靠武广高铁、北邻郴州北湖机场,高铁1小时直达粤港澳、长株潭,乘车5分钟到机场、15分钟到城区。从这里出发,可以畅联湘粤文旅资源、畅游郴州山水画卷、畅享绿色发展之美。
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郴州与大湾区的“黏合度”越来越高。
郴州90%的项目来自大湾区,80%以上的外供蔬菜和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湾区。
目前,郴州市共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19个,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郴州配送中心自2021年1月试运营以来,已向大湾区销售优质农产品近20万吨。
背靠大湾区,不但要学会吃“广东饭”,也要学别人怎么“做饭”。
1月6日的,一辆满载而归的大巴车向广州南站缓缓驶去——这是郴州百名年轻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2023年第二期学员结业返郴的日子。3个月的实训是一次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之行,也是一次增才长识、强筋壮骨、淬炼蝶变之旅。
“广工大研究院探索出了以股权投资代替奖补资金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今后,我要学习借鉴广工大研究院的先进做法,不断深化对金融创新成果案例的研究,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来自郴州高新区管委会贸易与金融服务局的学员蒋潮学成归来,摩拳擦掌。
除了沉浸式蹲点学,郴州还真金白银地“引”,通过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到郴州。
从出台“人才新政52条”,到组建成立郴州人才集团,再到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郴州聚焦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区域性人才高地,厚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沃土,求贤若渴寻觅人才、各尽其能用好人才、无微不至服务人才,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胆“闯”,耕好“试验田”
2020年9月21日,在郴州改革开放发展史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市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正式跨入“自贸时代”。
3年多来,郴州片区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搭建郴州外贸(质量郴州)数字贸易平台,依托“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政策叠加优势,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综保区“1210”海关监管中心等项目建设,大胆先行先试,试出了新路子,创出了新未来。
如何借助自贸区建设,更好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郴州也在不断创新举措,摸着石头过河。
郴州片区牵手三一集团,只用10天签订合作协议,100天首台风电整机下线,177天产业园竣工投产,创造了郴州“最快速度、最高质量、最好效果、最大投资”的合作典范。
在2023年港洽周上,拥有郴粮机、台达等国内外贸易龙头企业和郴佛产业园等平台落户的郴州片区举办了两场活动,既是产业的引进,也是技术的合作。
而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业链整体转移到郴州,就是郴州片区孜孜不倦追求新兴产业的成果体现。
2023年,佰创液晶模组研发生产项目和宇液晶OLED贴合生产项目等10个又高又新的大湾区光电项目,已为郴州片区形成从盖板、背板、液晶、模组、总成到终端的全产业链。
为了加深郴州与香港、广东之间的经贸往来,“湘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应运而生,郴州至香港往来货物24小时内通关。2023年以来,郴州、香港之间通过“跨境一锁”模式进出口货物批次63次,金额达3094.3万美元,预计每年可节省物流成本100余万元,运输时间减少40%以上。
郴州片区产业发展红红火火,为国家试制度的使命也从不曾忘。
2023年12月初,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郴州片区7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全省创新案例参考借鉴样本,其中,3项被认定为全国首创、4项被认定为全省首创。
通过在标准互认、通道互联、政务互通等方面探索创新,郴州片区已形成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专项制度创新案例20余项、首创首单首例事项10余项。其中,综合保税区维修业务新模式、“委托公证+政府询价+异地交付”执行云处置模式被自贸片区创新联盟纳入《自贸片区创新联盟成员单位2021—2022年重要制度创新案例成果汇编》。
全力“招”,当好“服务员”
招商引资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2023年中秋国庆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全市招商引资推进大会召开。会上,7个招商小分队递交军令状,接过战旗,宣誓出征。
“坐不住、放不下、等不起、拖不得”。这场高规格、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推进大会,打响“大会战”,奏响“最强音”,迅速掀起新的招商引资热潮。
以项目论英雄、以发展比高低,郴州紧紧围绕“老乡回故乡、存量变增量、资源换财源、龙头来牵头、上游引下游”精准发力,打好招大引强攻坚战、湘商回郴关键战、存量扩能持久战,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数量、质量、体量实现新突破。
2022年9月15日,深圳高斯宝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海扬首次来到郴州这片热土,就被这里的环境打动。在详细了解郴州高新区的发展战略、营商环境后,毅然选择在此投资建设电源产业园,生产通信电源、服务器电源、工业应用电源、网络能源等全行业产品。
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高斯宝电气有限公司拥有技术专利100余项,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标杆企业”。它的选择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客商迈步郴州市的繁荣景象。
实际上,在郴州,双向奔赴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优质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自贸区郴州片区拿出“店小二”的姿态,用一连串带有“温度”的探索,跑出了漂亮的营商环境优化曲线——积极探索审批流程再造,对涉企63项高频事项全面实行极简审批;首创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结合的“招聘驿站”,打通服务企业用工、群众就业的“最后100米”;首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园区企业员工投诉率下降30%;持续推动涉企政策“直给直兑”,惠及园区企业130多家,累计落实金额5亿多元。
成绩很亮眼:2023年1—12月,郴州全市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41个、湘商回郴项目176个、重大招商项目264个,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2108亿元。争取中省专项资金140.27亿元,较上年增加40.55亿元,所有市直部门均完成全年争资立项目标任务。
马不停蹄,岁岁新颜。曾经的林中之城,浸润着来自湾区大海的浩瀚海风,正以奋斗姿态,向海图强。